CLOSE

让传统穿越时代
将艺术还原生活

Let the tradition through the all time
Restore art to life

清 • 五彩福寿祥云八楞天球瓶

清代五彩福寿祥云八楞天球瓶,器型壮硕,造型朴拙,胎骨厚重,釉面光洁,彩绘绚丽,画意生动。福寿二字进行装饰瓷面,回纹、芭蕉叶、祥云进行装饰。


蕉叶纹是一种重要的辅助纹样,与其他纹样一同装饰着古代艺术品,如何把各种纹样主次分明,协调搭配,生出美感,可能是考验古代艺术家功力的一项重要指标。此外,蕉叶纹因为它简洁爽利的造型,与其亦文气亦霸气的双重寓意,一定是艺术家们非常中意使用的经典配角,独具艺术魅力。


蕉叶纹特指以蕉叶图样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的装饰性图案。用作瓷器装饰始于宋代,定窑、龙泉窑、景德镇窑多将其作为瓷器的辅助纹样,表现手法主要是划花。青花、釉里红、彩瓷上广泛采用,一般装饰在器物的颈部或近底部。定窑刻花梅瓶的颈部饰单层蕉叶纹,龙泉窑刻花碗内饰有粗短的蕉叶纹,景德镇窑青白瓷碗外壁刻划双线蕉叶纹。 蕉叶纹于元、明、清时期颇为盛行,装饰技法以彩绘为主,多绘于瓶、罐、尊等器物颈部或近底部。


芭蕉冬死又复生,一年一枯荣,生命力旺盛。古代传说中的八位仙家之一钟离权所持的宝物就是芭蕉扇,“轻摇小扇乐陶然”,据说用它可以起死回生。芭蕉就此成为道家八宝之一。佛经传入后,常以芭蕉等易于解剥的植物作喻,暗示肉身荣悴,死生无常,令人生万相虚空之心。《涅槃经》有云:“譬如芭蕉,生实则枯,一切众生身亦如是”。《维摩诘经》谈到,“是身如芭蕉,中无有实”。受此影响,唐人白居易也曾在《逸老》一诗中,发出“筋骸本非实,一束芭蕉草”的感叹。


借芭蕉抒情是文人墨客、高僧雅士们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和文化人格的追求。明清时,由于江南文人的推崇,在蕉下听雨、品茗、抚琴、吟诗、作画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,以芭蕉为题材的美文、书画作品更是多如牛毛。


可见,芭蕉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。难怪元、明、清的瓷器上会有那么多蕉叶纹了。另外,蕉叶纹作为一种装饰图案,也有着美好的寓意。比如,芭蕉的大叶象征着“大业”;芭蕉的果实长在同一根圆茎上,一挂挂紧挨在一起,象征着吉祥同心。

如果您有类似的藏品,我想鉴定、出手、交易。
请拨打服务热线:028-85023618
分享到: